【公民道德宣传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有这些着力点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德为人生之本,民族之魂,国家之基,时代之根。
  今天(2022年9月20日)是第20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2019年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如何做讲社会公德的好公民、做有职业道德的好建设者、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员、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人民日报的文章共同学习,温故而知新。
  做讲社会公德的好公民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遵循,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
  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30日 04 版)】
  做有职业道德的好建设者
  一砖一瓦砌成事业大厦,一点一滴创造幸福生活。世间一切美好,往往都蕴含着职业道德的光芒,凝聚着建设者的品德风范。
  一个推崇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一个弘扬职业理想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活力涌流、文明进步的社会。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明确职业道德内涵、倡导践行职业道德,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敬事而信”“执事敬”,敬业品德中国自古有之。在今天我们这个礼敬崇高职业理想、张扬高昂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其本身是一笔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更直接引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不仅厚植起个人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更为强国建设、复兴征程注入澎湃活力。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以职业道德建设引领行业文明进步,让高尚的职业情操、坚实的职业奉献,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
  “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精益求精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铁裁缝”高凤林有句名言:“顶天立地是为工,利器入门是为匠。”从“最美奋斗者”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无不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在共和国发展征程上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职业之光,充分诠释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弘扬职业道德,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从刻苦工作中领略到高尚情操、体现出价值意义。工作即是事业,事业即是爱好,爱好滋润品德,品德回馈工作。职业价值和职业品德,正是我们参与工作、参与劳动的意义所在。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有了职业道德的托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奋斗哲理更显深刻有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干好本职工作,每件事、每个细节、每项产品力求无愧本心;对社会而言,需要弘扬道德楷模精神、营造爱岗敬业氛围,形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良好风气;对国家而言,也需要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让广大劳动者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当崇高的职业道德落实为掷地有声的职业行动,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坚守职业道德,奋斗职业理想,我们就能以职业贡献为荣,追逐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抵达生命里的辉煌。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30日 04 版)】
  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员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发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新时代新征程,培育家庭美德,崇尚良好家风,才能为家庭谋和谐、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家庭不仅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呈现,也是道德践履的平台、品德养成的起点。在古代,孝悌恭敬是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立业兴家是人生奋斗的基本追求。今天的生活格局虽然发生巨变,但作为拔苗育穗的温室、幸福生活的港湾、安享晚年的依托,家庭的功能没有变化,“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并未过时,家庭美德建设依然至关重要。作为社会生活的“练兵场”,从价值观到财富观,从文明习惯到是非判断,家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亲子、夫妻、兄弟姐妹各自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一方容身之所才称得上温暖和睦的“家庭”。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生成聚合。家庭美德建设,不仅需注重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也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一方面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就能涵养好家风,建设好家庭。
  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个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追求家庭和顺美满,关键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巨资办学却对家人很“抠门”,勤俭家教让子女养成了和他一样的公益情怀;人民教育家于漪耕耘教坛60多年,儿子、孙女在她的熏陶下相继走上教师岗位。家教家风与家庭美德绝不仅仅是居家生活的相处之道,更连通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缺少必要的正确家教,家庭就会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不良风气的滋生地。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美好心灵,新时代的家庭就将绽放出美丽的道德光芒。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向善,国家向上。让美德植根每个家庭成员心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31日 04 版)】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的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1日 04 版)】


  一审:陈丽
  二审:苏舟
  三审:汪序安
责任编辑: 陈丽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市委大楼  市志愿服务处  咨询电话:0851-87989945  咨询QQ:3102285600  邮编:550082

copyright©贵阳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0
客户端
1
公众号
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