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抓好农村“五治” 增进民生福祉

时间:

2024-01-22

来源:

贵阳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道路旁文化墙
  2023年,南明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立足“城中村”+“农业乡”的现实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先行”的思路,围绕“四张清单”纵深推进农村“五治”做深做实,全区共完成农村“五治”项目16个,投入资金0.9亿元。
  随着农村“五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南明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
  大力“治房”
  治出富美乡村新面貌
  1月12日,在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的刘家大院,院内干净整洁,独具特色的餐饮装修布置,吸引不少食客前来用餐。
  刘家大院原来是水塘村的闲置农房所在地。为盘活闲置农房,2020年,水塘村投资100万元对房子进行改造,发展餐饮业,并取名为刘家大院。“我们在不改变房子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对房子进行改造,使其更有艺术感。”刘家大院管理人员蒋雪说,刘家大院共有14间包房,2021年实现收入40余万元,2022年实现收入80余万元,2023年实现收入130余万元。
  闲置农房变饭馆、民宿、咖啡馆,这是南明区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治房”工作的真实写照。
  具体工作中,南明区以“治房”为抓手,扎实开展宜居农房改造建设工作,结合农户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策”,拆除老旧危房以及乱搭乱建的彩钢棚、窝棚、卷帘门等,通过靓化农房风貌,优化房屋功能布局,美化村寨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宜居农房改造,有效提升农民居住品质和乡村建筑风貌。同时,鼓励村集体和农民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对“桃源广场”“椛间煟檼”“方家祠堂”及江西坡片区等地农房风貌和庭院品质进行提升改造,并通过硬化道路、新建路灯、美化墙面、改造花园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3年,南明区已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2幢,吸纳社会资本2300万元,带动62户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440万元,村集体增收逾326.43万元;匹配资金1250万元,完成宜居农房改造300户;完成建筑工匠培训21人,完成率105%。
  精准“治水”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近日,南明区云关乡红岩村晒田坝村民组实施的人居饮水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帮助175户村民解决水压不稳等问题。
  “治水”是农村“五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南明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将水管起来,让水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以实际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南明区农村人口不多,辖区内的云关乡、后巢乡、永乐乡均已进入城市供水一体化体系,农村饮用水普及率达100%。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扩大污水处理覆盖面,南明区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结合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现状,深入实施山水桃源污水治理工程、后巢片区污水治理工程等,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关系农村环境好坏。在黑臭水体治理上,南明区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坚决杜绝“一填了之、一盖了之”,严格按照验收销号要求,将村民满意度、水体无异味、颜色无异常、无污水直排、无明显黑臭淤泥、岸边无垃圾、水质达标作为销号的必要条件,完成一处销号一处。同时,通过不定期巡查、调阅卫星图片等手段,常态化开展动态排查,确保水体清洁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2023年,南明区已完成后巢乡四方河村、后巢乡火石坡二组、云关乡二戈村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11个污水处理集中站点、24个多户联建污水处理系统、263套单户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6万余米支管网的建设。
  闭环“治垃圾”
  促进人居环境大提升
  走进永乐乡干井村可回收物兑换室,可回收物价目及积分兑换表十分醒目,洗衣粉、洗洁精、卫生纸、米、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不时会有村民提着塑料瓶、纸板等前来兑换。
  “村民得实惠,村子也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干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包本菊介绍,干井村充分结合农村“五治”工作,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向全体村民发放干湿垃圾桶,设置了31个垃圾投放点、1个可回收物暂存点和1个有害垃圾暂存点,确保从源头减少污染。同时,通过制定日用品积分兑换制度、张贴红黑榜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投放垃圾,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整个村的垃圾量大幅下降,从以前每日4吨减少到现在的每日2吨左右。”包本菊说。
  在“治垃圾”方面,南明区聚焦唯一的纯农业乡永乐乡开展垃圾分类“三个规范”工作。规范分、投,设置分类垃圾桶1390个,满足村民日常垃圾投放需求;规范收、运,投入资金93万元,设置垃圾收运点41个,并对垃圾转运站中转站(出乡分拣点)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垃圾收运车、餐厨垃圾密闭收集车,实现分类收运全覆盖;规范处理,建成并投入使用农家乐的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处置设备,日处理5吨农家乐厨余垃圾,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南明区还大力实施农村清洁整治行动,保持乡域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清理垃圾200余吨以及沿线的沟渠垃圾,完成提升改造并投用乡域收集点51个,完成自然村寨分类收集站10个(市级目标),对现有的垃圾投放点、收运点损坏的垃圾桶进行常态化更换,确保正常投放收运。
  此外,南明区通过制作短视频播放、微信打卡分类投、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方式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入户、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等方式开展宣传320余次,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开展农村“五治”培训16次,提升干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的专业能力。
  2023年,南明区村庄外运垃圾减量88.2%,超市级目标8.2个百分点。
  标准“治厕”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日前,南明区在永乐乡实施的农村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系统项目建设完成,标志着干井村、刘家坪村、羊角村现有公厕将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有效化利用。
  “通过农村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可以让粪水还田、污水变肥水,不仅能够减少化肥使用,节约灌溉用水,改善土壤活性,还能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庭院经济效益。”南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小厕所,大民生。南明区始终立足群众需求,扎实开展“改厕”提质工作,制定改厕专项监督检查方案,对历年来实施的改厕户厕所进行回头看,对虚假改厕、不科学改厕以及其他问题,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坚决把改厕工作做成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
  工作中,南明区通过实施“贵阳市南明区红岩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项目中永乐乡管网及污水设施工程”,完成永乐乡石塘村群众生活用水、厕所用水统一收集和处理;在永乐乡水塘村下寨组新建村级公厕1座;聘请第三方公司对永乐、云关、后巢、小碧乡厕所累计清掏29车次。
  2023年,南明区辖区永乐、云关、后巢、小碧4个乡14个行政村所有农村户用厕所均已开展户厕问题摸排“回头看”,确保问题厕所及时整改销号。
  齐力“治风”
  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尚
  “以前动不动就是满月酒、升学宴等,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规范后,不仅经济压力减小,大家的人情往来反而更密切了。”永乐乡干井村的“治风”工作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干井村在“治风”方面创新招,成立全市首家农村“五治”社会工作室,扎实开展“两书一约一会”,采取绘制“治风”文化墙、张贴横幅海报、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营造浓厚的“治风”氛围。
  干井村“治风”成效是南明区大力推进“治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明区高度重视“治风”工作,着力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工作中,南明区深入推进“村委+红白理事会”自治管理模式,强化执事人员管理,积极落实执事人员“双报备”,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实施细则等工作,用好“红黑榜”“两书一约一会”制度,逐步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尚。同时,不断深化媒体矩阵传播作用,强化宣传引导,推动群众逐步摒弃陋习、树立新风;紧密结合文明村寨建设,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统筹抓好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组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淳化家风民风社风。
  2023年,南明区已建立193个村(居)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
  (余爽/文 南明区融媒体中心/图)

  一审:苏舟 实习编辑 吴寅浩
  二审:刘慕轩
  三审:汪序安  
 
责任编辑: 苏舟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市委大楼  市志愿服务处  咨询电话:0851-87989945  咨询QQ:3102285600  邮编:550082

copyright©贵阳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0
客户端
1
公众号
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