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孔学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作用,以组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全面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着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平台、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载体、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新起点上推动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构筑文明实践精神高地
孔学堂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文明实践的政治引领和文明教化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引领和核心价值引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活动更扎实、更有成效。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如打造共产党人“心学”课程标准,共建共产党人“心学”基地;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于海做客孔学堂讲坛,以《最爱我们的国歌》为主题,为近千名来自全省9个市(州)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思政课。强化文明教育功能。以现有品牌项目为引领,不断延伸便民服务触角,因地制宜培育更多极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品牌项目。抓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把高雅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如在“孔学堂四礼”中“开笔礼”融入了王阳明立志成才和王阳明家训《示宪儿》等内容;中秋节活动以王阳明诗句“吾心自有光明月”为主题等。强化为民服务宗旨。着眼群众需求,切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孔学堂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拓展延伸群众广泛参与的途径,常态化开展便于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提高文明实践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其中、乐在其中。
孔学堂举办汉式集体婚礼。
高起点建设文明实践阵地
加强阵地建设。孔学堂为贵州的快速发展、跨越前进注入了精神力量。依托孔庙规制性建筑群、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孔子展览馆、儒学馆等文化阵地优质资源,成为集教学、研究、典藏及陈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实践基地。同时,将实践阵地延伸至基层,在城市社区建立“孔学堂艺站”,在农村建设“孔学堂文明广场”,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机构入驻,超过3000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先后到此讲学、交流、研修。各类文化人才支持、带领孔学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实现突破创新。加强文创产品创作。探索推出了“爽爽贵阳七星融泉·孔学堂”系列文创饮用水、“大成心境”文人茶和孔学堂茶杯套装等产品,实现文明实践文化旅游平台服务功能,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高质量拓展文明实践活动
孔学堂整合资源,形成了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四礼”;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节”;孔学堂讲坛、孔学堂新六艺体验、孔学堂溪山翰迹、孔学堂溪山踏歌行“四公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质量高、有实效、群众赞的文明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弦歌不辍。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导向,设计内涵丰富、受众欢迎的选题,邀请学养深厚、演讲精彩的专家开展公益讲座,至今举办1050场,成为全国坚持时间最长的文化公益讲座品牌之一。同时,坚持每年编印《孔学堂木铎》上万册,免费供市民游客取阅学习。“四礼”推广文明新风。孔学堂最大化释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效应,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连续多年举办“孔学堂四礼”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其中,“开笔礼”推广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成人礼”引导青少年立志成才,“中华婚礼”倡导婚恋新风,“敬老礼”营造尊老爱老文化氛围,深受广大市民游客欢迎。“四节”倡导节日新典范。坚持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线上线下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采用场景化、沉浸式、强体验的理念,积极融入节日习俗体验和文化内涵价值。
(贵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一审:陈 丽
二审:苏 舟
三审:汪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