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国文明村镇——白云区都拉乡上水村、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

时间:

2021-01-07

来源:

文明贵阳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全国文明村镇

  白云区都拉乡上水村

  白云区都拉乡上水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紧邻“蓬莱仙界”景点,全村有289户、1583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98%。近些年在打造美丽村寨中,该村注重坚持抓好道德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可持续产业,今年11月,上水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自然概况

  上水村位于都拉乡行政区西部,村委会驻地距乡政府2公里,距离白云区政府14公里。东邻乌当区水田镇,南接都拉村,西连沙文镇吊堡村,北抵牛场乡阿所村,村下游有北郊水厂的三江水库。全村地域面积6.53平方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组,289户、1583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数的98%,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二、2019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植脆红李897.74亩,涉及农户204户;已签订流转协议农户有146户,256.8余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11元。引进蓬莱仙酒店、福田春韵等企业入驻。

  三、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升文明素质。制定上水村精神文明建设方案,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并从村集体经济中划拨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配合区、乡等部门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有效提升了上水村文明风气。近年来推荐知行模范身边好人20余人,涌现莫朝平、莫克琴等优秀共产党员10余人,涌现了韦巧等10户“五好家庭”。 

   二是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坚持持续抓好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队伍、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了上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认真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教育活动30余次。通过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灯牌等形式,开展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陋习树新风学习宣传,通过宣传展板、标语、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发放各类宣传单,倡议书1000多份,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充分用好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场所,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从根源上改变群众观念,引导村民参与创建、支持创建,提升自身素质。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富美村寨。结合上水村情,制定了《上水村规民约》,通过村两委成员以公开签名的方式向全体村民承诺,带头遵守,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举办“送文化下乡”、“周末大舞台”、“六月六”等活动6次,成立本村文艺队,拥有传统文艺能手10人。组织村民参加区、乡文艺演出活动10余次,丰富村民生活。

  听群众说心声

  上水村党支部书记莫任平说:“这是对全村文明工作的最大肯定。更是新时代下村民对美丽家乡的发展愿景,体现了乡亲们对乡风文明的不懈追求。”

  冬日,村民莫刚依然在村中“禾田花谷”乡村旅游项目忙碌着,他家的5亩土地扭转给了该项目,自己经常还在此打零工。村民莫刚说:“两项收入加起来一年收入小2万呐。”

  村民们信心满满地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让我们村有了优势,借助蓬莱仙界大景点的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全国文明村镇

  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

  近年来,红岩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展葡萄产业等措施,已从以往的落后村寨发展为富美乡村。2020年11月,红岩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自然概况

  息烽县红岩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14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省的100个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地带,森林覆盖率43%以上,耕地面积3450亩,可开发荒山约5000亩。

   二、2019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红岩村委会以“支部+协会+农户”的方式,培育产业促农增收,创新管理模式求实效”,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培育支柱产业助农增收,辐射带动发展葡萄种植近万余亩,已挂果投产6000余亩,建有农家乐4家,乡村旅社4家,目前,红岩村人均纯收入13000余元。

   三、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多样化,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高。 按照文明镇村的工作要求,组织各村制定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村规民约,深入挖掘提炼优良的传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增强广大村民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民风民俗,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党员大会、群众会、院坝会等阵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注重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68次。

  (二)充分带动,培育文明先行者。 村支两委的党员干部、六大员等家庭率先做到庭院干净整洁,对于个别“重点户”“落后户”“困难户”,实行“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妇女干部带头引领,做好自家清洁,治理乱放、乱堆、乱倒等陋习,推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引导村民形成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义务环境整治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深化基层创建活动,各类文明新风典型大量涌现。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基层活力,深化创建内涵,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坚持育人“德”为先,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儿媳、好公婆、文明家庭等评选,“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重塑新时代农民形象,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推进好人好事评选,在红岩村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开展身边好人宣讲活动等,用身边好人感染身边人,教育全社会。截至目前,共推荐陈永福,王开用,谭文明,周振兴 聂霞等5人参与贵州好人评选,已推出好儿媳18人,好公婆26人,文明家庭158户。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红岩村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目前已硬化全村8个组串户路,完成田间操作便道6公里,路灯安装220盏,2019年修建广场一个,建设有篮球场和各类健身配套设施,全民健身正逐步发展壮大,实施村通工程,全村已实现广电、电信、移动等部门电网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五)产业链升级,生态崛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以“魅力乡村、灵秀红岩”为主题,征集农村优秀文艺节目,展示乡村人民精神风采,成功举办了息烽县第十三届红岩葡萄沟乡村旅游避暑节活动,将文化种植于农村,存活于百姓中,通过农家书屋投入一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书籍,变“输血”为“造血”,引导群众主动挖掘、保护和开发民间传统特色文化。

  听群众说心声

  谈起红岩村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陈廷俊说:“危房茅草全改变,水电路网样样全;买卖线上全了然,快递小哥送门前。”“路通之前,村里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马,买卖东西全靠马驮。住在山上的村民去县城买东西,要走三个小时。”

  穆元举说:“为鼓励村民种植葡萄,发展产业,我们很早就提出了‘每家至少种10株葡萄’的想法。”

责任编辑: 骆佩佩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市委大楼  市志愿服务处  咨询电话:0851-87989945  邮编:550082

copyright©贵阳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0
客户端
1
公众号
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