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味”年俗中迎新春

时间:

2017-02-07

来源:

贵阳文明网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许多市民在祈福牌上写下新年心愿。

市民前往孔学堂体验文化庙会。

 舞狮闹新春。

  丁酉年春节期间,延续了四年的“贵阳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如约而至。

  化民成俗,年俗集萃——苗族舞蹈、布依对歌、土家歌舞、曲艺……每天以主题日的方式展、演特色年俗文化节目。

  春立家训,传承发展——家训馆、姓氏扇墙、“家文化”文化讲座……寓教于乐中,了解中华家族文化,品读世代传承家训故事。

  祈福求“才”,康乐迎春——拜乡贤求“才”,登杏坛祈福;茶艺香道赏花……在传统游艺、竞技中开心迎新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庙会的最后一天,游客们在“立春”活动中,岁首谋耕,开始新征程。

  春立家训 传承家风

  作为一张贵州文化名片的孔学堂,以春节文化庙会为契机,传承、弘扬中华家训文化,成为今年我市春节的一大亮点。

  活动从年前的“新春征联大赛”开始,围绕“迎新春、立家训”的主题,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参赛楹联两千副。

  “贵府好家风,是以芳菲绕甸。阳春多德泽,因之宝树倾城。大地生辉”;

  “全孝全忠,修德齐家遵祖训。笃诚笃敬,知荣明耻葆家风。盛世和谐”……

  “形丰质胜,美不暇接”。多副楹联得到评奖专家认可,也得到市民的青睐。年前,书法家们为市民写楹联送“福”活动中,市民排着队请书法家手写这些有着家风家训、修身寓意的“私人定制”春联。

  大年初二至初六,孔学堂的六艺学宫变身“家训馆”,年轻的何小姐读着何氏家训“尽己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95后的她并未完全理解家训的深意,但她知道“何氏祖先一定是忠义之士。”

  “扇”即“善”,寓意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学堂通过走访多位文化名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向大众征集,4000把涵盖了280个姓氏的扇子,成为庙会上的热销“年货”。来自台湾的游客黄杏子一家,找到自己的姓氏后高兴地说:“姓氏寻根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的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

  在六艺学宫一楼的教室里,大年初二、初三,分别举行了“家文化”文化讲座,场场爆满。

  嘉宾钟中解读《曾国藩诫子文》,他从曾氏一族的兴起,重点阐述了严格的曾氏家规、家训,成就了曾国藩一生功绩。曾国藩本人留下《诫子书》,向后人提出了“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要求,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与子女教育,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贵州成山唐氏家族,辉煌之所以400年不断,就是坚定不移秉持着‘忠孝义节’祖训。”乌当区作家协会主席冯飞,以《繁华散尽 忠孝不绝——贵州成山唐氏四百年家训》为主题,讲述了家训与一个家族的兴盛故事。

  融合“多彩贵州风” 集萃中国年俗

  丁酉鸡年大年初二,欢快的苗家《锦鸡舞》,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来自台江县的贵州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中心的演员们,身着锦鸡盛装,踩着芦笙节拍,亲民厅舞台上,“羽翼”翻飞,彩带飘闪。“苗家崇拜锦鸡,应和着鸡年彩头,为贵阳的朋友送上吉祥。”领队李长菊说。

  原生态的《反排木鼓舞》、《苗绣》苗族舞蹈,欢快的舞步、动人的歌声,穿插着猜新娘、赶圩归来啊哩哩等互动节目,礼仪广场瞬间变为欢乐的海洋。

  接下来几天,孔学堂庙会上刮起了“多彩贵州风”。大年初三布依族专场,上演了《好花红》、《情姐下河洗衣裳》等布依风情节目;大年初四土家族、侗族专场,男女对唱《牛腿情歌》、《行歌坐月》等,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大年初五彝族专场,《七月火把节》、《月琴舞》等,舞出了彝家儿女情怀……

  舞龙舞狮过大年,你方唱罢我登台。《闹新春》、《迎新春》、《步步登高》……不同主题的舞狮表演,从墨达广场到礼仪广场,不断送上精彩的龙狮汇;相声,是过年过节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曲艺项目,春黔社演员着一身长衫登台,带来了《说贵阳》、《对春联》、《讲四书》等传统相声,一个又一个包袱甩出来,逗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糖画、冰糖葫芦、面人、画京剧脸谱、赏花……市民们在从北到南的年俗中,欢度“中国年”。

  祈福求“才” 康乐迎春

  初三一大早,初中生黄子轩和妈妈赶来参加孔学堂首次推出的登高祈福、求“才”主题活动。大成殿里,黄子轩手持一对写有“姓名、心愿”的祈福牌,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向孔子坐像行“大揖礼”,参观孔子纪念馆、阳明馆求“才”;而后登上“杏坛”祈福,抓一把状元米,祝愿2017年自己“学业进步”。

  “儿子今年面临中考,希望在这样的年俗活动中,得到激励。”妈妈把祈福牌挂在了高处。

  庙会上的“茶、香、花”,引导着市民朋友在健康、绿色中,迎接春天的脚步。

  民间说,“行过花街才是年”。庙会上,一条文化花街从十里河滩延伸至孔学堂,摆满了盛开的杜鹃、蝴蝶兰等花卉,读着和梅、桃、牡丹、海棠、菊等与“花”有关的诗词,“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朝张旭的一阕“桃花溪”,让市民陈剑体会到来自“花”的新年祝福。

  茶艺师潘钟现场为大家讲解了贵州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还有茶道和香道表演。“三天三场雅集演绎、传播黔茶文化,非常有意义。”她告诉记者。

  湄潭年俗文化进贵阳

  作为贵州文化高地,孔学堂一直在致力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2016年“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就曾走进遵义、安顺、凯里、云岩、修文等地州市,历时8个月。

  今年,孔学堂首次把地州市文化“请进来”,携手“茶米之乡”湄潭,让当地的“湄潭翠芽”、“遵义红”、“茅贡米”、“水碾米”、“烤鸭”等农特产优质年货,亮相在今年的文化庙会上,受到贵阳市民的欢迎。

  大年初五下午,孔学堂举行了湄潭年俗文化专场。《女儿茶》茶艺展示了湄潭茶文化,傩戏、傩技演绎了我国原始、古朴、独特的戏曲样式,表达了百姓歌颂真善美、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

  湄潭县副县长龚勤来到庙会现场,向贵阳市民推介“湄潭”,为家乡代言。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诗江一起炒茶、泡茶,请过往的人品尝好茶;打开一袋袋香米,卖力吆喝着……

  龚勤说,春节期间,在全省文化高地孔学堂展示湄潭年俗文化、名优土特产,共贺新年,让贵阳市民了解湄潭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小江南”、休闲养生的美丽地方。

  一年之计在于春 满怀信心踏征程

  丁酉鸡年是一个“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百年一遇。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大年初六庙会的最后一天,孔学堂特意举行了一场“我们的节气·立春”活动。

  现场,一曲二胡《空山鸟语》,唤起了一缕春意。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孩子们诵读“立春谚语”朗朗声中,春天仿佛已经到来。

  模仿多种鸟叫的口技、插花、剪纸、包春卷、鞭春牛,市民游客参与体验中,了解了立春的节气习俗,体验节气文化。

  孔学堂“我们的节气”主题文化活动,自2016年“春分”之日启动以来,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每逢节气举行相应礼仪、民俗互动活动,让大众在一次次的参与中,感受自然的节令变化、万物生长的规律,体会祖先的无穷智慧。

  “万物苏萌,岁首谋耕”,正在“包春卷”的市民傅博说:“在这里获得了新动力,满怀信心开始一年新征程。”(记者 刘辉 实习生 江勤缘 文/图)

  

责任编辑: 祝文明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市委大楼  市志愿服务处  咨询电话:0851-87989945  邮编:550082

copyright©贵阳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0
客户端
1
公众号
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