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三五”成就宣传系列活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聚焦环境治理 全力守好生态底线

时间:

2021-01-08

来源:

贵阳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本报讯 1月7日,贵阳市“十三五”成就宣传系列活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聚焦环境治理,全力守好生态底线”举行。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从46.5%提高到55%,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从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202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连续五年稳定在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三级,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二级,全市噪声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且呈一定程度改善趋势。   

  据介绍,2018年,贵阳市印发《贵阳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固废、农村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面,贵阳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划定并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完成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工作,划定并公布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自2017年起,贵阳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名列前茅。   

  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方面,贵阳市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排查整治,实施金钟河流域和南明河流域生态补偿,对全市2388个河流排口进行溯源分析。完成全市29处黑臭水体治理,完成227个乌江入河排污口复核、监测、溯源工作,建立贵阳乌江段入河排污口初步名录,完成乌江34号泉源头治理。纳入国家和省“水十条”考核排名的国、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为100%,水质Ⅲ类以上优良断面15个,水质优良率达93.75%。   

  壤污染防治攻坚方面,贵阳市开展重点行业及199家重点企业的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全市2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布点采测方案编制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地块样品采样分析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率先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开出全省第一张土壤环境执法罚单。有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全市地下水基础条件调查及综合研究,完成全市240个加油站的防渗改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方面,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率先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率先执行医疗废物条码管理制度、率先执行渣场无人机三维建模管理、率先引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第三方拆解审核,通过“五个率先”,大幅提升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全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8%以上,危险废物实现依法安全处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方面,贵阳市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废弃物治理,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工作。建成一批农村卫生厕所、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设施,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完成612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1.07%。   

  过去五年,贵阳先后修订《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出台《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执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生态保护“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印发实施《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实施办法》《贵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贵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成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新的市级生态环境局、各区(市、县)生态环境分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监管及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自中央启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以来,我市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等指出问题的整改。截至目前,各类国家级检查指出的19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除“磷石膏综合利用”需要长期坚持整改和1个问题正在申请销号外,其余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我市5个问题正在有序推进整改。   

  “十三五”期间,我市强力实施“一河百山千园”行动计划。推进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新建18座污水处理厂,将南明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每日165.08万吨;分离清水入河、污水入管,对19条排水大沟实施清污分流等整治工程。目前,南明河中心城区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推进“百山治理”,完成全市230个山头的绿化提升和景观美化。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全市大、中、小、微各类公园达1025个,拓展了市民的生态活动空间。经过四年努力,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的“山水林城”已然呈现。   

  同时,我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挖掘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公园景区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建成一批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万元GDP综合能耗较“十二五”预计下降25.64%,实现了生态价值最大化、经济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和旅游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共享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章婧)

责任编辑: 骆佩佩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市委大楼  市志愿服务处  咨询电话:0851-87989945  咨询QQ:3102285600  邮编:550082

copyright©贵阳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0
客户端
1
公众号
2
微博